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推荐 >

名书推荐——《长寿的代价:我和六位老人共处的一年》

时间:2021-11-08 18:50:02来源:

为什么人要多读书?读书,不是非做不可的事,而是想要去做的事。今后会你们会碰到你们不知道的,不理解的事情;也会碰到很多你觉得美好的,开心的,不可思议的事情。这个时候,作为人自然会想了解更多,学习更多。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,不能成为人,连畜生都不如。连自己生存的世界都不想了解,还能做什么呢。不论怎么学习,只要人活着,就会有很多不懂的东西。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么都懂的样子,那都是骗人的。进了好大学也好,进了大公司也好,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,就有无限的可能。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间,人就死了。读书,不是为了考试,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。

今天给大家推荐这本书的作者是:[美] 约翰·利兰(John Leland)

推荐理由:“在那一年,我问他们每个人,是否想过死亡,想到这个是否会感到害怕。几乎所有人都对第二个问题做出了否定的回答。活得太久让他们害怕;而死亡可以解决活得太久的问题。他们晚年的智慧之一是承认死亡和变老是生活的一部分。只有年轻人认为自己不会死,或者变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。”——约翰·利兰,如果活得足够长,每个人都会有成为老人的一天。21世纪已经进入长寿时代,我们也随之步入老龄化社会,那么变老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?我们要为长寿付出什么样的代价?资深《纽约时报》记者约翰·利兰刚刚结束婚姻,父亲早已去世,现在他要独自照顾年迈的母亲。他逐渐发现一些独属于老人以及与老人相处的问题,于是他带着一系列疑问追踪并贴身采访六位高龄纽约老人,时间持续整整一年。在采访的那一年,他57岁,而他的受访者都超过85岁,这也是美国增长迅速的年龄层。所有老人都失去了点什么:行动能力、视力、听力、配偶、子女、同伴、记忆。从起床的那一刻直到就寝,他们是怎样度过一天的,他们对明天有什么期望?他们怎样应对服药问题、子女和不断变化的身体状态?他们丧失能力的速度像昔日获得能力一样快。有没有这样一道门槛,跨过去之后,人生的价值就逐一丢失?,约翰选取了大多数人不愿意谈论和面对的主题——老人是如何慢慢衰老并走向死亡的。即使国家的养老制度已经很完善,依然有很多老人无法“善终”。这六位老人都不能再说“明天会更好”。明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思维和身体进一步衰退,对生活的掌控更弱,朋友和爱人更少。无论他们有什么健康问题——糖尿病、健忘、心脏病、老眼昏花或者听力不佳,都只会不断恶化。在书中,约翰以记者的生动笔触,如实记录了老人的生存现状,关注议题涉及老人的健康,老后的艰难,老年人的孤独感,独居的困境,养老的保障,养老院的体系设置,医疗的局限,生前遗嘱的意义,与配偶子女的情感与矛盾,以及如何过上自主、快乐、有尊严的老龄生活。在老龄化和少子化日渐严重的今天,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参考意义。

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,需要通过读书来让自已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。有山水风光。有诗和远方,更有去实现梦想的能力,这都需要读书寻找答案。

展开更多
标签: